政策东风下的“成都造”:LED产业如何成为城市经济新引擎? | 成都LED显示屏
  • 点击量:40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9-30

      在成都高新区天府五街的某栋现代化办公楼里,工程师们正在调试一块0.6毫米间距的Micro 成都LED显示屏。这块即将发往欧洲的屏幕,代表着中国LED显示技术的顶尖水平。与此同时,在15公里外的天府新区,西部首个国家级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正在拔地而起。这些看似独立的场景,背后都有一股共同的推动力——政策东风。


成都LED显示屏


      成都LED显示屏产业的崛起,绝非偶然。近年来,成都市政府将超高清视频产业纳入"十四五"规划重点发展方向,先后出台《关于促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》《成都市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》等文件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扶持体系。

政策布局:构建产业生态圈

      "我们看中的不仅是成都的区位优势,更是这里完整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。"一家从深圳迁入成都的成都LED显示屏企业负责人表示。成都创新性地采用了"链主企业+公共平台+产业基金+领军人才"的推进机制,围绕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生态。

      在土地政策上,天府新区、东部新区为LED企业提供了定制化厂房和租金补贴;在税收方面,高新区对相关企业实行"三免三减半"的优惠;人才政策更是力度空前——对行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安家补贴,这吸引了大量来自沿海地区的研发人员"孔雀西南飞"。

创新驱动:搭建产学研平台

     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间实验室内,博士生李伟正在测试一种新型的COB封装技术。"这个项目获得了成都市科技局的专项资金支持,"李伟介绍说,"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对接本地企业实现产业化。"

      成都深谙"产学研"融合之道。政府牵头组建了西南首个超高清视频产业协会,定期举办"产业链供需对接会",让高校的创新成果不再束之高阁。同时,设立规模5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基金,重点投资Mini/Micro LED等前沿技术领域。

应用牵引:打造示范新场景

      2023年春节,金融城双子塔的成都LED显示屏灯光秀火爆出圈,吸引了近百万人现场观看。这不仅是场视觉盛宴,更是成都LED应用技术的集中展示。"政府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展示平台,"灯光秀承建方负责人表示,"这种示范效应带来了大量订单。"

      成都创新性地采用"场景营城"理念,通过打造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发展。从天府国际机场的超大屏成都LED显示屏系统,到春熙路的8K户外大屏,再到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的数据可视化平台,政府项目优先采购本地LED产品,为企业提供了最佳"试炼场"。

出海护航:从盆地走向世界

      "去年我们的海外业务增长了200%,这离不开商务局组织的'出海抢单'行动。"一家成都LED显示屏企业外贸总监感慨道。成都市为中小企业提供境外展会补贴、出口信用保险补贴和跨境结算便利,让"成都造"LED屏敢于走向全球竞争。

      成都海关数据显示,2023年成都LED显示屏出口额同比增长87%,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其中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市场表现尤为亮眼,成为新的增长极。

未来的挑战与机遇

      尽管成绩斐然,成都LED显示屏产业仍面临挑战。核心技术专利储备不足、高端人才依然紧缺、产业链配套不如珠三角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。下一步,成都计划筹建国家级LED产品检测中心和认证实验室,同时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作,实现优势互补。

      "政策的目的不是保护落后,而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,"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"我们希望通过政策引导,让成都LED显示屏产业从跟跑、并跑最终实现领跑。"

      夜幕降临,太古里广场的巨型成都LED显示屏上正展示着三星堆黄金面具的全息影像,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交相辉映。这面屏幕不仅照亮了城市夜空,更照亮了成都LED产业的未来之路——在政策东风的吹拂下,这个西部城市正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魄力,在全球光电显示版图上写下自己的名字。